魏兴燕衰——参合陂之战(下)

Connor 欧意交易所app 2024-09-30 50 0

晋太元二十一年,后燕建兴十一年,北魏登国十一年(395年)三月,在平定了征东将军平规冀州叛乱后,燕主慕容垂亲自领军,自青岭(河北易县)、天门(河北涞源)突然出兵,直指云中郡。魏主之堂弟陈留公拓跋虔正驻守平城(今山西大同),燕主以慕容隆、慕容农为前锋,出其不意,跨猎岭(今山西代县夏屋山)突击平城。后燕诸军因参合陂惨败,都畏惧与魏军交战,只有龙城兵勇猛向前。拓跋虔因平时疏于防备,闰三月二十二,燕军已兵临平城之下,拓跋虔才得知燕军来攻,仓促之下出城迎战,战败身死,平城陷落。

魏兴燕衰——参合陂之战(下)

燕主慕容垂更派诸军追击进逼,魏主拓跋珪先是惊闻平城陷落,拓跋虔战死,后再得报燕军步步紧逼,十分惊惧,打算逃离魏国都盛乐,以避燕兵锋锐。而魏诸部因拓跋虔战死,燕主亲征步步紧逼,纷纷产生异心,对魏主阴奉阳违,令拓跋珪不知所措,一时间竟不知向何处而逃。

慕容垂此时率军继续前进,过参合陂战场,看见去年战败后遗弃战场的燕兵尸体无人收拾,堆积如山,心里悲痛,驻兵于此,收集尸骸举行祭奠。祭奠仪式中燕军将士“皆恸哭流涕,声震山谷。”燕主本来就年老而且身体不好,见此情景,心里既羞愧又恼怒,从而发病吐血,病重不能前行,无奈之下只能退兵,返回平城停驻于西北三十里处。太子慕容宝等燕军将领闻讯,也都从前线撤回,守护在燕主身边,以防生变。

燕主在平城居留十天,病势不见减缓,却反而加重,便在此兴筑燕昌城后,撤军回朝。四月初十,在回师路过上谷的沮阳途中,燕主慕容垂病重去世。太子慕容宝奉其遗体返回燕都中山继位,改元永康。魏主拓跋珪正无计可施,行将败亡之际,突然得知燕主去世,燕军撤返消息,真是大喜过望,直呼天助我也!而他所面临的危机,也顿时消于无形。

魏兴燕衰——参合陂之战(下)

展开全文

晋太元二十一年,后燕建兴十一年,北魏登国十一年(395年)七月,魏主拓跋珪建天子旌旗,改元皇始,正式开始准备攻取后燕所占的中原土地。而燕新主慕容宝继位后,非但没有慕容垂的智勇谋略,相反却是荒怠而不罕人望,燕国上下离心离德趋势日益高涨。燕魏交锋,并未因燕主慕容垂去世告一段落,而是愈演愈烈,更加频繁。

在参合陂之战中建议魏主拓跋珪杀降的中部大人王建,在魏皇始元年(396年)十月,被任命为冠军将军,随从魏主伐燕,率领五万骑兵先行开路。

十一月,王建随魏主围攻燕都中山。燕主慕容宝弃城逃往和龙,中山城内无主,军民惶惑,导致东门没有关闭。魏主命令立即趁夜登城,据守东门。王建贪婪无谋,唯恐士卒趁夜入城肆意抢掠,致使中山府库散失,以夜间入城恐有埋伏为由,建议魏主天明后入城,魏主于是停止进攻。当晚,城中军民共同拥立赵王慕容麟为主,夺回东门固守。

天明后,魏主令攻城,数日未下。于是遣人登攻城车,招抚城中:“慕容宝弃城逃走,百姓替谁守城?为何不知天命,自取死亡?”城中人反唇相讥:“我们无知,惧怕像参合陂那里一样,惨遭屠戮,所以拒守,以苟求保全数日性命!”魏主听闻,本来就后悔当时听王建之言坑杀降兵,现在再听见燕人讥讽,真是既羞又怒,回头瞪着跟在身后的王建,一口吐沫啐在其面上,而王建面色赤赧,张口结舌不能言。

但中山平定后,魏主还是赐封王建爵位濮阳公,之后逐步升任太仆、散骑常侍、领冀青二州刺史等,封真定郡公。

魏兴燕衰——参合陂之战(下)

魏主拓跋珪于参合陂杀降后,心中常常后悔,时常忧虑杀降不详,日后恐不得善终。果然,十四年后,晋义熙五年,魏天赐六年(409年)十月十三,因皇次子拓跋绍之母贺夫人有过失,魏主幽禁她于宫中,准备处死,而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。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,当晚带人翻墙入宫,刺杀魏主拓跋珪。魏主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,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,终为其所杀,时年三十九岁,拓跋珪终被子所弑杀,不得善终。

拓跋珪死后,其长子拓跋嗣诛杀拓跋绍一伙,并即北魏皇帝位,即明元帝。晋义熙六年,魏永兴二年(410年)明元帝上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,庙号烈祖,宋永初元年,魏泰常五年(420年)改谥号为道武皇帝。南齐永明九年,魏太和十五年(491年),北魏孝文帝改拓跋珪庙号为太祖,道武帝拓跋珪也是北魏开国君主。

魏兴燕衰——参合陂之战(下)

而参合陂杀降的首倡者王建,却一直平安无事,逐步升迁,并在善终死后,得以陪葬拓跋珪金陵。后世评论“建贪而无谋”、“参合之役,威罚实行,盖王建之罪欤?”倡议杀降,而未得报应,居然善终,真异数也。

评论